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我国杰出的政治家,散文家,发明家,军事家,因为其高尚的品格而被历代中国人当作忠义的化身和高洁之士的表率,更因为各种文艺作品对智谋的神化而被作为智慧的代名词。在我国,诸葛亮是一位真正家喻户晓的人物,在很多人的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诸葛亮出生在徐州琅琊郡,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在他八岁时,父亲也病故,一家人的生活全由叔父诸葛玄操持,因为诸葛玄得到太守官职,一家人从琅琊郡搬了出去,但诸葛玄很快就被免职,因为与刘表关系不错,诸葛玄就带着全家来到了荆州。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就和弟弟们种田为生,平时他时常会念梁甫吟,并且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那样的人才,不过时人并不认同,只有徐庶,崔州平等几个好友知道他的才能。
刘备屯兵新野,求贤若渴的他询问水镜先生司马徽何处有贤能之士,司马徽答道:“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为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徐庶也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于是叫他把诸葛亮带过来,徐庶却认为刘备应该亲自拜访。前两次刘备都没有见到诸葛亮,第三次才得以见面。不过与三国演义充满戏剧化的扩写不同的是,诸葛亮之前似乎参加过刘备与荆州士人的见面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三顾茅庐是真的,刘备的爱才之心也是真的。就是在这里,诸葛亮作出了那篇被称为隆中对的精彩分析,彻底使刘备心服口服。
随后诸葛亮代表刘备去见了孙权,成功使两家同盟,不仅保全了脆弱的刘备势力,而且促使了赤壁之战的发生与胜利,不过与周瑜不同,诸葛亮的贡献主要还是政治上的。
值得注意的是,此后很长时间内,刘备并不倚重诸葛亮,相比之下更相信法正和庞统,他反对东征的提议也没刘备采纳,诸葛亮曾哀叹要是法正还在,刘备不至于不听劝。
东征大败后,刘备也很快撒手人寰,临死前,他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深知诸葛亮性格的他对于把诸葛亮作为托孤重臣想必是万分放心的,也正因如此才能说出这样看似大度的话。至此,诸葛亮的时代才正式开始。
225年春,诸葛亮率军南征,平定了以孟获为首的叛乱。227年3月,诸葛亮上书《出师表》,表明决心,次年春开始第一次北伐,杀死大将张郃和王双,夺得武都和阴平,但因为司马懿的坚守,没有取得更大进展。
结局:234年春,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出兵斜谷道,在五丈原与司马懿对峙,因为粮草不继,诸葛亮开始军屯,准备长期作战,并不断向司马懿挑战。诸葛亮使人至司马懿处,司马懿问诸葛亮寝食及其事之烦简,不问戎事。诸葛亮使者对司马懿说:“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三升。”司马懿说:“亮将死矣。”后又相持百余日。八月,诸葛亮患疾病重,于军中逝世,享年五十四岁。司马懿追击被姜维打退,蜀汉军队入谷后开始发丧,百姓于是就说:“死诸葛惊走生仲达。”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司马懿,司马懿说:“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30年后,诸葛亮的长子和长孙也在最后的保卫战中战死。
评价(个人意见,不喜请闭嘴,嘴不干净我会删回复,谢谢):诸葛亮是一个具有法家思想的政治家,他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是具有特别的意义的。他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国内生产,表现出很强的治国能力。后世有人曾对诸葛亮的不断北伐进行贬斥,但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是,对于蜀汉政权这个外来士人统治本地士人,并且不太重用本地士人的政权来说,战事其实是一个缓解压力的手段,并且在北伐的大多数时候,面对强大很多的敌人,诸葛亮率领的蜀汉军队并没有处于特别恶劣的下风状态,但也因为诸葛亮不愿过多盘剥底层人民,四川士人们又不得不资助战争,没有任用,反而还要出财力,这也是士人们很多都反对诸葛亮的原因,在最后的关头,也是他们主导了投降。诸葛亮虽位高权重,但不敛私财,鞠躬尽瘁,甚至被活活累死,这样的品格对得起《哭诸葛》里的“一生洁白”这样的形容。至于军事能力,因为各种文艺作品的神化,诸葛亮被过度夸大,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状诸葛多智而近妖”,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也并非某些人说得那么不堪,做个比方吧,诸葛亮的政治才能可以打100分,但军事才能只有80到90分,相较之下是差了一些,但并非很弱。
诸葛亮改善了八阵,推演兵法,对军事理论有一定的贡献。司马懿在诸葛亮去世后观察蜀汉营寨称赞其为天下奇才,司马昭灭蜀后,就立即令其近侍陈勰学习其“围阵用兵倚伏之法,又甲乙校标帜之制”,直至唐代将领李靖仍然十分推崇。晋书与南北朝诸史有多处关于八阵的记载,充分说明了八阵对后世将领的影响。
最后,诸葛亮的文学修养也非常高,其“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已经成为常用语,感情饱满的《出师表》也是千古名篇。
(我丞相都没现真身,就把一大堆洋鬼子英灵完爆了,啧啧啧……过年前我还会去一次武侯祠,没错,我就是丞相的粉丝,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FateGo电脑版下载:点击下载
更多相关资讯攻略请关注:FateGo专题